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2023, Vol. 40 ›› Issue (1): 194-203.doi: 10.13545/j.cnki.jmse.2021.0103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实时核磁共振的煤岩气驱水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葛兆龙,王浩明,周哲,卢义玉,高飞飞   

  1. 1.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
    2. 重庆大学复杂煤层气瓦斯抽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重庆400044
  • 出版日期:2023-01-15 发布日期:2023-01-15
  • 通讯作者: 周哲,E-mail: zhouzhe@cqu.edu.cn,Tel:023-65106640
  • 作者简介:葛兆龙(1982— ),男,江苏省徐州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压水射流理论及技术、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开发方面的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04050);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19jcyj-bshX0041);全职博士后出站留(来)渝项目(2020LY15)

Experimental study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gas flooding water in coal by real-tim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Online:2023-01-15 Published:2023-01-15

摘要: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气水两相流阶段极易产生储层伤害,正确认识气水产出机理对高效开发煤层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基于CPMG回波序列法,实时测试煤岩不同围压条件下饱水及氮气驱水过程中的横向弛豫时间,结合分形理论分析煤岩气驱水过程中围压及驱替压力对气水运移路径的影响,研究煤岩气液两相微观流动特征。结果表明: 在饱水条件下, 随着围压的增加,煤基质在围压与孔隙水压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摩擦挤压作用,导致大孔明显减少,而微孔及中孔增加;气驱水过程中,气体会优先占据大孔中央,高围压会对煤岩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含水饱和度的降低主要发生在运移孔中,残余水主要分布在煤岩狭小喉道和孔隙盲端及被狭小喉道连通的大孔中。该研究对加深煤层气水产出机理的认识及煤层气开发排采技术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实时核磁共振, 气驱水, 围压, 微观渗流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