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2025, Vol. 42 ›› Issue (2): 317-332.doi: 10.13545/j.cnki.jmse.2023.0211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深竖井锚-注联合加固下围岩特征曲线半解析研究与设计

马文著1,2,周晓敏1,张松1,张基伟1,刘书杰1,4,刘勇1,刘宇航5,宋宜祥1,3   

  1. 1.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3.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天津 300401;4.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5.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辽宁 大连 116014
  • 出版日期:2025-03-15 发布日期:2025-03-18
  • 通讯作者: 马文著,E-mail: mwz19940302@163.com,Tel:17622759820
  • 作者简介:马文著(1994— ),男,山东省德州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下水害治理与支护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2331,2016YFC0600803,51670823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902290)

Semi-analytical study and designs of ground reaction curve for deep shaft reinforced by bolts-grouting

  • Online:2025-03-15 Published:2025-03-18

摘要: 注联合加固能够降低井筒内的涌水量并改善围岩的岩性,是解决高水压与高地应力问题、实现涌水与围岩变形双重控制的有效手段。为此,建立达西渗流条件下弹性的锚-注联合加固模型;然而,此模型尚无法考虑高水压带来的非达西渗流效应和高应力下开挖诱发的围岩塑性变形,亦未给出锚-注加固下支撑结构(喷射混凝土、井壁等)的设计方法。基于Izbash定律、锚杆应力均布法和增量塑性应变本构,构建非达西渗流效应下锚-注联合加固的井筒围岩微分方程组,求解计算得出其相应的围岩特征曲线(GRC)并进行有限单元法验证。基于所得解,讨论锚-注加固参数对GRC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关联流动法则下,随着塑性区的扩大,内摩擦角的增加将逐渐不利于围岩的变形控制;随着注浆加固圈厚度的增加,注浆加固效率将逐渐降低;增大锚杆直径所带来的围岩增益效果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理想弹塑性围岩和全长黏结锚固的假设下,若锚杆加固范围超过塑性区,则再继续增加锚杆长度所带来的加固效果甚微。最后结合收敛-约束法,将所得GRC半解析解用于锚-注联合加固及支撑结构的设计。

关键词: 深竖井, 锚-注加固, 支撑结构, 非达西渗流, 弹塑性, 半解析法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