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2021, Vol. 38 ›› Issue (6): 1178-1188.doi: 10.13545/j.cnki.jmse.2020.0293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埋深煤层综采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侯恩科,谢晓深,王双明,从通,冯栋,陈真   

  1. 1.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543.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 4.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陕西  榆林  719302

  • 出版日期:2021-11-15 发布日期:2021-12-07
  • 通讯作者: 侯恩科 E-mail:houek@xust.edu.cn Tel:029-85583057
  • 作者简介:侯恩科(1963— ),男,陕西省扶风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矿井水害防治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7174);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科研基金项目(2018MHKJ-B-J-24);陕西联合基金项目(2021JLM-09)

Development law of ground cracks induced by fully-mechanized mining of medium-buried coal seams

  • Online:2021-11-15 Published:2021-12-07

摘要:

为揭示陕北侏罗纪煤田中埋深工作面高强度开采诱发的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空间形态及深度特征,以小保当煤矿首采工作面为研究区,采用地表裂缝填图、裂缝宽度变化动态观测和裂缝示踪开挖观测等方法开展了风沙滩地区中埋深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静态、动态演化规律及空间形态的研究。研究表明:112201工作面地表裂缝主要有边界裂缝和面内裂缝两类,前者沿平巷、切眼发育,后者于面内平行切眼发育。边界裂缝和面内裂缝宽度小于1.0 cm占73%,宽度大于5.0 cm仅占3%;裂缝整体发育程度较弱;面内裂缝宽度一般小于2.0 cm,两侧无落差,滞后回采位置发育,平均滞后距30.14 m,滞后角84.1°;面内裂缝宽度随时间呈单峰型变化即表现为先开裂、后闭合(半闭合)型动态变化特征,平均活动时间约为7.8 d且缝宽增大和减小的时间基本相等,结合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给出了裂缝活动时间T的计算公式;平行平巷边界裂缝呈“带状”分布在工作面平巷内侧56 m、外侧18 m的范围内,裂缝宽度则呈现开裂-增大直至稳定的变化特征;工作面地表裂缝空间形态分为楔形,梭形和分叉形3类,沙土层内发育深度不超过2.5 m。宽度小于5 cm的裂缝在采后2个月内被风积沙自然掩埋而难觅踪迹,宽度大于5 cm的裂缝在采后6个月内大多被风积沙自然掩埋。这一研究结果对风沙滩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 中埋深煤层;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空间形态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