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青锋,彭跃金,吴昊,崔栋歌. 基于微震与矿山压力监测的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与机理分析[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20, 37(3): 571-577. |
[2] |
许进鹏,鹿存金,张学如,项楷,王青振. 基于水质水量的导水裂缝带高度分析计算[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8, 35(6): 1248-1252. |
[3] |
赵兵朝,刘樟荣,同超,王春龙. 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与开采参数的关系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5, 32(4): 634-638. |
[4] |
李学彬, 杨仁树, 高延法, 薛华俊. 杨庄矿软岩巷道锚杆与钢管混凝土支架联合支护技术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5, 32(2): 285-290. |
[5] |
于洋, 柏建彪, 王襄禹, 神文龙, 廉常军. 软岩巷道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控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4, 31(3): 340-346. |
[6] |
孔德中, 王兆会, 任志成. 近距离煤层综放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确定[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4, 31(2): 270-276. |
[7] |
冯国财, 徐白山, 王东. 三台子水库下压煤综放开采覆岩破坏充水特征[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4, 31(1): 108-114. |
[8] |
徐智敏, 孙亚军, 董青红, 朱宗奎. 隔水层采动破坏裂隙的闭合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2, 29(5): 613-618. |
[9] |
常聚才, 谢广祥. 锚杆预紧力对煤矿巷道支护效果的响应特征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2, 29(5): 657-661. |
[10] |
高延法, 黄万朋, 刘国磊. 覆岩导水裂缝与岩层拉伸变形量的关系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2, 29(3): 301-306. |
[11] |
栾元重, 李静涛, 刘娜, 刘阳, 栾亨宣, 马德鹏. 重复开采上覆岩体与地移动规律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2, 29(1): 9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