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2025, Vol. 42 ›› Issue (6): 1372-1381.doi: 10.13545/j.cnki.jmse.2025.0140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细渣残碳的复合改性及其在矿山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孙志辉1,王云搏1,马书轩1,李猛2,沈玲玲3   

  1. 1.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州221116;3.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 出版日期:2025-11-15 发布日期:2025-11-20
  • 通讯作者: 李猛,E-mail: limeng1989@cumt.edu.cn,Tel: 15252039685
  • 作者简介: 孙志辉(1993— ),男,江苏省泰州市人,讲师,博士,从事充填开采、矿山绿色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230416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904304);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24KJB560002)

Study on composite modification of fine slag residual carb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nergy storage

  • Online:2025-11-15 Published:2025-11-20

摘要: 创新性地以煤气化渣为原料,与钛铌二维碳材料深度融合,成功制备出具备优异电催化活性的纳米改性细渣复合材料,并在高比能锂-氧气电池领域实现了其有效应用。通过精准可控的物理活化与水热化学改性技术,细渣纳米非晶残炭被原位嵌入钛铌层状晶体的孔隙结构中,同时巧妙引入了高电化学活性的氧空位和C-N配位键合。这些创新设计显著降低了电池电极的极化效应,有效调控了电极反应途径和效率。改性细渣复合材料在锂-氧气电池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较低的充放电过电势、极高的放电比容量以及超长的续航稳定性。研究揭示了煤气化细渣在储能领域的潜在特性,与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策略高度契合,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新成果。同时,为煤气化细渣的大规模高值化利用开辟了新方向,并为电化学储能领域低成本、高性能电极的选用提供了全新研究思路。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储能应用, 纳米复合材料, 锂-氧气电池, 绿色开采

中图分类号: